说到“蕙”,很多人可能因为长久受“蕙质兰心”的影响,认为“蕙”是和“兰”差不多的植物,但是,其实“蕙”呢,就是我们现在的罗勒啦~今天,我们就来聊聊意大利菜的灵魂——罗勒。
罗勒(Ocimum basilicum)唇形科罗勒属、一年生草本植物。叶对生,叶背面覆盖着细小腺点。花期在7月到9月之间,穗形的花朵颜色有白色、粉色或紫色。其最早栽培于印度及印尼等地,公元前350年左右通过中东的贸易开始逐渐传入希腊、罗马、埃及等地区。在印度,罗勒多被栽种于神庙用来供奉神祗,按照当地习俗,逝者的双手里会各放一把罗勒,以陪伴其去往另一个世界的旅程。而在埃及,一些古墓里还发现罗勒叶编织的花环。在希腊,罗勒被当作是一种圣药,传说罗勒生长于耶稣复生后的墓地上,因此一些希腊正教教堂会在祭坛上准备用罗勒调制的圣水。
罗勒据说来到中国的时间也有几百年的历史,最早是通过海路进入广东、福建等沿海城市。中国的俗名有:金不换、九层塔、薰草、兰香等。不过这些名字中用的最多的还属“九层塔”。这个名字的含义很有可能与它一层层不断向上生长的花序结构有关。罗勒全株具有芳香,能除恶臭,随身佩戴可散发香味。古代的“袚除”祭礼,常用此植物熏香,此即“熏草”一称的由来。有时可和其他香草混合,制作成固体“汤丸”,用于煮水洗澡,作为净身香料。宋代《本草衍义》记载:古时妇女常用罗勒浸油润发,说“香无以加”。用此草做床荐或坐褥,有满室生香的效果。
在吃货界,罗勒仅用几片鲜嫩的叶子与自身的芬芳,就能让菜品别具风味。作为意大利面最佳搭档的“青酱”,就是用罗勒调制的。在西方,罗勒是常用的新鲜香草调料,用于各类沙拉、汤类等,最常搭配的食材是番茄,浓厚的酸味和罗勒的香味很是搭配,对于各类肉类几乎也是百搭。因此吃法变化可谓千变万化。罗勒香味浓烈,在中国华南地区的沿海居民会采取其幼芽、嫩叶作为海产食物的调料,用以去腥并增加食物香味。(潮汕地区会用它来炒海鲜,比如金不换炒薄壳;名菜三杯鸡也必须用到九层塔。)
罗勒除了用于烹饪,其茎、叶及老化枝干、根头均可入药,茎叶为产科良药。《本草纲目》记载罗勒种子“能治目翳”。罗勒还可以用来泡茶,疏风行气,活血解毒。也可用做植物染料,染制天然柔和的色彩,亦或用于提取植物精油。
附件下载: |
科学普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