蒜(Allium sativum)百合科、葱属。原产亚洲西部或欧洲。考古发现,在埃及第一位法老艾玛哈萨的陵墓中发现了大蒜模样的泥塑——一个小圆柱被瓣状物包围着。在另一位法老图特安哈门的墓穴里还刨出了6头货真价实的大蒜。这些都足以证明人类与大蒜打交道的历史至少有4000年以上。只是这种辛辣的东西是如何被端上餐桌的就不得而知了。有一种比较靠谱的说法是,大蒜最初是被当做药物使用的,就像生姜大葱等一众调料那样,都是通过这个路径进入餐桌的。
正因为其口感辛辣,气味特殊,后来还被赋予了一些神奇的用途,如帮逝去的法老王抵挡邪恶生物;在古代欧洲,凡是流行吸血鬼传说的地区,家家户户门口都挂着成串的大蒜来防御吸血鬼。
中国古代,关于蒜的文字记载最早见《大戴礼记?夏小正》一书,最初称是卵蒜,即小蒜,并非现在的大蒜。时至今日,在南方很多地方小蒜还是腌菜的主要原料,只不过它们的大名叫“藠头”。现在我们吃的大蒜是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时的带回来的,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。西晋文学家张华所著《博物志》(卷六)中记载:“张骞使西域还,得大蒜、番石榴、胡桃、胡葱、苜蓿、胡荽”。大蒜因出自西域,又名“胡蒜”。其实,大蒜来中国就来是当调料的,而且这种辛辣刺激、回味悠长的食物迅速融入我国兼容并包的饮食文化当中,与葱、姜并列,尤其是在北方人的眼中,几乎可搭配除米饭外的所有主食。不过,因为气味浓烈,大蒜在古代算是一种荤菜,跟葱韭一类同列,无论道教佛教都禁食大蒜。《梵网经》:“若佛子,不得食五辛,大蒜、革葱、慈葱、兰葱、兴蕖,是五种一切食中不得食,若故食者,犯轻垢罪。”总而言之,真正学佛修行的人,必须戒除大蒜,才能趣得清净。
大蒜是我们现在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料,在烹调鱼、肉、禽类和蔬菜时有去腥增味的作用,特别是在凉拌菜中,既可增味,又可杀菌。可是非常尴尬的是,大蒜放在菜里可以去腥,进到嘴里却会带来一股长久消不掉的臭臭的蒜味,这是为什么呢?
我们吃的蒜头实际上是大蒜的鳞茎,与洋葱的鳞叶结构不同,大蒜的鳞茎是由鳞芽、叶鞘和缩短的茎组成的。鳞芽就是我们喜欢吃的蒜瓣,这也是大蒜滋味儿最足的地方。作为大蒜营养繁殖的重要器官,这里储存了大量营养,特别是丰富的碳水化合物,所以烤熟的大蒜会有特有的鲜甜和软糯的滋味儿,得益于其中的果糖和淀粉。
既然蒜瓣营养丰富,肯定会被各种动物和微生物盯上。所以,大蒜装备了特有的防御武器——蒜氨酸。在“和平时期”,蒜氨酸是没有气味,没有味道的存在,只有当大蒜受到侵害时(比如被我们咬一口),蒜氨酸才会在蒜氨酸酶的作用下,分解成大蒜素。后者才是有强烈的刺激性的化学物质。这个释放过程会一直持续到我们的消化道里,吃大蒜会有久久不能消散的刺鼻的味道,就是这个原因了。所以,作为无蒜不欢的人,到底该怎么快乐吃蒜又不留味呢?
要口感棒,又要效果好,所以可以试试:苹果和生菜。另外,薄荷、菠菜、土豆也含有很多酚类物质,也是除味不错的选择。
大蒜的浓郁味道让它可以进入调料家族,殊不知它还有杀菌、健胃、散寒,增强机体抗病能力。还有调节血脂、降血压、稀释血液等功效。但是不可多食,《本草纲目》记载:蒜“久食伤肝损眼”。重病者、气血虚弱的人也要谨慎食用。
附件下载: |
科学普及